【#人生洞察室 13 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環境嗎?】
-除了努力還是努力?為什麼不是玩到開心玩到頂尖?
在出社會以後,跟比自己大很多的人溝通互動是常態,這樣也不錯啦,這些人閱歷多,通常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。
不過年紀大太多,可能差了一兩個世代,又加上本身工作環境比較封閉的...真的,先不要當朋友了。
可能是我遇到的人剛好都是那種帶點「舊世代」的權威感的人,
嘴上常說的口頭禪都是「你們年輕人就是....」、「像我們以前哪有那麼好命....」
我想起之前有學生來公司訪談,老闆劈頭就說「不努力,就等死」這種驚世駭俗的話。
我看到那些孩子明顯被堵得不開心,但又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,台大的孩子多少帶點驕傲,但為了順利完成訪談,只好閉嘴。
但,真的不努力就等死?什麼又叫做夠努力了?
別人說你不努力才會是現在這樣?但那是真的嗎?
▌你努力嗎?你自己知道
我曾一直被說過不夠努力,但你是否努力、盡全力了,你一定知道,所以誰都不能定義你。我還記得有個大我五歲的朋友,我要強調他大我五歲而已,因為大我十歲以上或更多的,肯定不是這樣講話:
「如果你一直有在反省自己做不好的地方,並且持續在進步,那些說你不好的人,都是想把錯都推給你的賤人。」
這位姊姊講話比較嗆,但卻覺得真實。
▌努力這件事很沉重,為什麼不是先開心→成就感→賺錢
前一陣子也認識一個在電商產業擔任主管職的朋友,他帶團隊的順序是:先讓成員覺得工作是好玩的、開心的投入後,會有成就感,最後自然錢越賺越多。
他設計了許多任務,並把許多任務取名取得很有趣-像是客服的新進人員訓練計畫,則是叫做「魚場管理大師」,因為客戶是他魚場裡的魚,他必須和魚場的魚和睦相處外,還能持續把魚場養大。
▌曾害怕在餐飲業打工,後來用玩的姿態開心覆蓋陰影
高中時我開始打工,曾經待過餐飲業但幾天就被辭退,原因是被覺得動作太慢、很不靈活,說真的那是我人生第一份打工,我會多靈活呢?
那時運氣不好,也遇到脾氣糟、講話機掰的老闆,所以烙下很深的陰影。
後來唸碩士時,曾和朋友去一間韓式餐廳吃飯,覺得這邊氛圍實在太自在了、老闆老闆娘非常的和藹可親,就像回到家一樣的自在,剛好看到他們有缺人,於是我去應徵了。
後來我的碩士生活,幾乎都在這邊被好好照顧著。
剛打工時,高中時的陰影還在,所以我時不時提醒自己、要靈活、動作要快,我發現老闆娘動作神快,於是我觀察她到底都怎麼節省時間?事情都擠在一起時,都怎麼安排順序?
被我發現之後,我開始學老闆娘,收桌時盡量快速的把碗疊好;我手比較大,我一次會送兩份餐點(其他工讀生一次只送一份)...等。
後來工作熟了之後,工作自然覺得有點無聊了,我會跟著店裡放的流行歌曲節奏放餐點;見到熟客來了,就主動打招呼在他們開口點餐前,把餐點好...等。
後來還發現,前台的白飯沒了的時候,老闆娘總是會從後台慢慢挖過來,我覺得這樣實在太花時間,於是告訴她直接把整鍋換過來就好,於是也優化了流程。
後來聽說,我是這間店裡同時期或前幾期請的員工中,最好的員工。
這些,除了這邊真的讓我「很放心」的學習工作事務以外,我也在這邊「玩」得很開心。
▌玩得開心,比努力更重要
這是對我而言,我相信應該是對很多人都是。
我記得好幾年前,大概是還在讀大學的時候,我有聽說學長姐出去面試找工作都會遇到「壓力面試」的環節,甚至還激進到把人要逼哭那種,我一直不懂這樣意義是什麼?有經驗的人資會知道,人在放鬆的情況下,透露出的訊息更多。
還好最近越來越多「面試趣」之類的平台,敢亂用「壓力面試」就讓全部的人都知道。
前一陣子參加了個有趣的活動,鼓勵內向者上台說說自己的故事,主辦人創造了一個「很放心」氛圍,讓人可以暢所欲言,甚至讓內向者對於上台「躍躍欲試」,因為這件事不再是「必須很努力才能克服的事」,而是「好玩的事」。
p.s.照片是碩士打工時的叔叔阿姨